?
營養從字義上講,“營”的含義是“謀求”,“養”的含義是“養生”,“營養”就是“謀求養生”。
養生是中國傳統醫學中使用的術語,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具體描述“營養”是:機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構建組織器官、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預防保健的過程。
經過這么一說,你還會覺得“吃飯”是一件隨便的事嗎?
營養是從食物中可以獲取的,不同的時代,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貧困時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缺少的,顯然,這就是最好的營養;而在當今在現代,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類在大多數人體中是超標的,多數人最缺乏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微量營養素以及攝入三大營養素所提供能量的供能比例不對,所以說,不同時代,對“營養”的標準不大一樣,需要合理搭配,不挑食、不厭食。
說到這里,你肯定會說“合理搭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其實不然,當你把食物當做“飯”時,它就只是簡單的解決饑餓感的食物,它的作用就是“充饑”,但當你把食物看做“營養素”時,那它就是預防慢病發生的“有力武器”。
那么,說到這里,你知道我們身體各個器官都偏愛那些食物嗎?
大腦——核桃(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膽固醇,維生素B維生素E,抗氧化,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堅果類:25~30g/天
骨骼——奶制品(含有豐富的鈣離子、優質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核黃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奶制品每日相當于液態奶:300g/天
血管——洋蔥(富含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槲皮素等是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降低血液粘稠度、降壓、提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 300~500 g 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 1 / 2。
皮膚——西紅柿(維生素C、纖維素、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平展皺紋)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食物代表”外,其實每一種食都有它的營養素特點,沒有無用的食物只有不會搭配食物的人,在不同情況下,根據自身的需求,疾病的情況,我們可以改變它的物理性狀來食用,食物就是天然的“營養素”,合理搭配科學飲食,用食物將本不該發生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堵在“路上”。
所以,大家不要小瞧和嫌棄每一種食物。合理搭配,它是我們身體的朋友,放縱嗨吃,它就是我們身體的“敵人”。(曹雯)
?